艺术市场的20年:成第三大投资方式
得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中国艺术市场紧随着G D P 一路高歌猛进, 在短短2 0 年的时间里走过了欧美市场一个世纪里走过的历程, 紧随着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不断提升, 除去那些在历史中沉淀了与生俱来的“神秘”中国文物艺术品之外,近现代、当代艺术品也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而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严格意义上来讲,在2005 年时,中国艺术市场就“偏离”了传统收藏市场的局限,不再是金石赏玩或是附庸风雅,“盛世收藏,乱世黄金”的传统理念也逐渐成为了过时的“理想主义”,迫于市场发展的需要,艺术市场急需一种全新的理念注入其中。但艺术市场本身却迟迟没有成为一个完善市场主体,尽管其个别版块上拥有了独立的模式、规律、标准、理念,在整体上也逐渐被人们称为中国经济中与楼市、股市并驾齐驱的具有影响力的投资版块。2009 年末,我们的艺术市场正式进入了所谓的“亿元时代”,使得得益于中国日益雄厚的民间资本有了新的关注焦点, 一时间大量资本涌入市场, 为日后基金、机构介入艺术市场埋下了伏笔。而作为2008 年经济危机后最先回暖的经济体, 特别是在国家的楼市政策相继出台, 股市久未有大幅改变的状况对比下, 中国艺术市场有一次火速蹿升, 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意识到, 艺术品投资在规避风险与保值方面的能效远在不稳定的股市、楼市之上。于是,2010 年,以中国书画市场为代表的艺术市场再次出现“井喷”,成为民间资本大肆涌入为代表的, 最为炙手可热的吸金热点。在采访一些藏家和圈内人士时, 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人们手里有钱,但股票行情不好, 房地产市场受限, 手头的闲置资金处于投资角度考虑必然会涌入艺术市场, 寻找一个投资的突破口。”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不难理解,人们在潜意识中已将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品收藏向艺术品投资过度。
“资本革命”下的艺术市场还很年轻
在经历了2005 年第一次历史巅峰之后, 中国艺术市场出现了投资者多于收藏者的倾向, 此种状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中国艺术市场现代化的缩影。随着藏家与投资者比例的进一步扩大,2009 年底这个平衡被彻底打破。当然我们还是要强调, 在市场行情一片大好之时, 艺术市场中的藏家绝对是有增无减, 但大批涌入的投资者却彻底终结了资本与收藏在艺术市场中的平衡。于是,艺术市场的“资本时代”到来了,近几年不断涌现的艺术基金和机构收藏无疑不是雄厚资本的代表。如果将我们所谓的三大投资版块相对比, 可以清晰的发现虽然在我们口中是并驾齐驱的评价,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 艺术市场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和每年艺术品的交易金额要远远低于股市、楼市,甚至全年不到1000 亿元的交易还略低于股市中一天的资金流动, 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理解, 也正是因为艺术市场的大盘相对股市、楼市还很小, 作为投资来讲, 艺术市场的安全性才更高。虽然艺术市场同样也走过了20 个年头, 但无论从行业规模、涉及的交易金额、社会舆论影响力而言都远远无法与楼市、股市相比, 全年市场规模不足千亿的成交, 显然还出去资本时代的初级阶段, 远没有楼市、股市资本市场发展得成熟。所以面对当下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市场调整, 无论是在艺术市场中拼杀的人们, 还是持币观望的圈外人士都不必对这个市场产生恐惧, 相较于股市波动回调的惊天动地, 艺术市场的调整显然要温和得多,“ 不经历风雨, 怎能见彩虹”, 小编对这句话还是蛮赞同的。
|